找到相关内容4484篇,用时4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禅宗是密宗还是显宗?

    就是指事物的本来面貌,的本性,就是般若经所开示的中观妙理。这种妙理虽属深奥难解之密义,但从法理上讲,仍然属于显法,并不属于金刚乘密法。因为真正的密法,有一套与显法截然不同的根、道、果解行系统。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06573885707.html
  • 《恒河大手印》听讲记

    有一可得,自性真空,亦复如是”(空)。但“莫闻吾说空,便即着空,自性能含在诸人性中”(有)(《坛经》18,19)。不是真性所生,也非它力引入,就是自性起用。“六根、六尘、六识都是自性...》的正文中一开始就讲“一真法界(空)(心),显现染净轮涅(有)(色)”,这就是说一心有二分,有心有色,有空有有。又接着说“智慧要与大悲双运”。说明胜义的真智要与一切众生的世俗有相联系,悲悯众生,...

    刘立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0250561.html
  • 般若无尽藏

    千,洞察万有;般若智用,更如活水源头,随机应物,无有穷尽,能除一切障碍。契入般若,则能泛渡烦恼苦海,得究竟解脱自在。  本空 净智如如  梵语“般若”,华译即是智慧。般若智慧不同于世间的聪敏,是...究竟体证了本空,所以能够不被外境迷惑、障碍,而回归到的源头──众生本自具足的真心、佛性。  禅宗祖师所言:“归一,一归何处?”也正指法皆是心光,皆源自这内外一如、无染无杂的佛性中。这念...

    见彦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2846482.html
  • 丛林智慧与禅宗公案

    丛林智慧与禅宗公案  熊兆程  为侣  庞居士于唐贞元初谒石头和尚,乃间不与为侣者是什么人?石头和尚  以手掩其口,豁然有省,后参马砠,  问曰:不与为侣者是甚么人?祖  曰: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,即向汝道  。遂于言下,顿悟玄旨。在这里,石头希迁和马砠道一,都没有正面答覆庞居士的问题,但庞居士却有省,而又顿悟。其究竟不与为侣者是甚么人?  其实,不与为侣者,会正是与为侣,...

    熊兆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4464126.html
  • 《宗镜录》之圆融观——围绕“一心说”之三重唯心观的一个简单考察

    、“一心说”之三观   永明延寿在《宗镜录》序中说,“举一心为宗,照如镜”,明确指出了《宗镜录》之旨归是“一心”。由此成圆教之义、顿禅之趣。此“一心”性相融通,真妄交彻,如海纳百川,无有一而遗其照,所以称“圆明心”。如卷四十五说:   ……圆明心,谓顿观法界,全一全多,同时显现,无障无碍故。……是知一心为之性,是一心之相。相即性之相,是一中之多;性即相之性,是多中之一。若不了性亦不了...

    周贵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5341493.html
  • 禅宗思想的哲学意义

    开悟论揭示重现本心的方法。由于分别意识的生起,人们逐物迷己,失去了本来的家园。在禅宗看来,一切二元相对的观念都是妄想,都是迷失。要获得开悟,必须超越各种对立。  一、唯心观--禅宗的世界  禅宗是中国化的大乘佛教。它从印度佛教中吸收了“唯心”的思想,认为“心”是世界的本源,万物都是由“心”触缘所现,并无自性,世界六尘而已,乃一心之迷妄所化,本不实有,念生即有,念去即无,世间万事万物都是转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2651690.html
  • 季谦先生讲课录:佛教哲学入门

    不在了,应该说,是他在修行里面听过什么。大家认为可以,于是就承认,这种经典就渐渐关注到,而不只是关注到自己,所以小乘的修行是要证空,证我这里空,所以,此有故彼有,我的心有所造作,于是就有世界,此灭故...为什么他会有大车子呢,因为要载著众生,最后不仅是载著众生,是载著。所以要渡尽众生,渡尽。为什么要渡尽众生呢?到最后他们思考的结果认为,众生与自己是同体的,甚至万法就是自己,所以假如你渡自己,你...

    季谦先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5070417.html
  • 一切唯心,法唯识

    潜在的功能,识则是潜在功能发生的作用,如此而已。 唯识说的第八识名阿赖耶识,能够含藏的种子。藏是储藏意思,有能藏、所藏、执藏三种意思。能藏,是指它能储藏种子 (种子,见第二讲第二节。) 生起宇宙。这时,第八识是能藏,种子是所藏。在种子起现行 (发生作用) 的时候,受到前七识杂染法的薰习,现行种子受薰成为新种子,仍藏于第八识中。这时新种子称为能藏,第八识称为所藏。至于执藏二字,又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4159876.html
  • 天台宗十问决疑

    说出自大教,木石无心之语生于小宗。子欲执小道而抗大逵者,其犹螳螂乎!何殊井蛙乎!故子应知:是真如,由不变故;真如是,由随缘故。子信无情无佛性者,岂非无真如耶!”他反对华严宗澄观大师提出的“无情无佛性”说。由随缘不变故,是真如;由不变随缘故,真如生,真如是。   六问:据说宝志公曾寄语南岳慧思大师,   于此天台典籍有否记载?   答:《佛教宗派详注》载:“宝志公尝   寄声...

    月 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570500.html
  • 佛教缘起哲学统观

    是一种觉者的言教,是一种实践与理论相统一的体系,并不是一种神道教。佛教是无神论,它否定神我与灵魂的存在;但它又不是唯物主义,它主张唯心。说非宗教,并不等于佛教中不存在宗教成分,只是佛教与其它宗教有...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是一致的,只是开遮不同而已。在有为中,佛教是以无我义为出发点,观自性无我,按释迦的逻辑讲,正因自性无我,方有现象存在,如果万法当体有我自性,则一切不成。如《中观论》云...

    胡晓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5841195.html